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画外之音 !
在溪音入宫的前夕,曾有流寇作乱,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此时的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内忧外患重重。
官家赵佶纵情享乐,不问国世,对于宋廷选择赵佶,神宗朝的宰相章惇当时就评价其人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就是说,“端王不端”。赵佶上任后,果然被章惇料中,是个不堪大任的君王。但赵佶本人却不以为意,极其自负,重要宦官童贯及蔡京等奸佞之辈。
二年前,也就是政和元年时,童贯由于在西北战场取得“巨大胜利”而被晋升为检校太尉,获得武官最高一级职位。同年,童贯在赵佶的支持下,以副大使的身份,成为第一位代表朝廷出使他邦的宦官、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辽国。
因为西夏边事的利好消息,使得赵佶的内心开始膨胀,以至于此时的他已经开始为征辽做准备了,并且有巨大的信心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与此同时,赵佶对大宋江山有了更大的愿景,遂命数十名画师绘制大宋江山图以示后人。
众画师皆奉召前来商榷此事,赵佶亲自下场教导其作画。
虽然赵佶在政治上才能浅薄,却于书画上造诣颇丰,曾绘制一幅《瑞鹤图》,画中的仙鹤栩栩如生,背上的羽毛根根分明,尤其是仙鹤的眼睛,十分的具有灵性。在碧蓝天空的映衬下,这白鹤仿佛随时一飞冲天一般。
在赵佶的教导下,子末的画技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说是一众画师之首也不为过。
本次题材主题已定,需得展示大宋的千里江山,但画作形式不限,可由诸位画师自由发挥。且绘制地点不限,可四方游历,但需得在一年以内呈上画作。
“诸位可听明白了没有?”赵佶问道。”
“回陛下,我等必将尽心尽力,将我大宋江山全貌如实入画,留与后世瞻仰,以观陛下丰功伟绩。”
“既如此,都速速出宫去领略一番吧。”
众位画师皆领了银子准备出宫游历,唯有子末一人迟迟未动身。”
这日,他奉召面见官家。才一见面,就见官家面色凝重,说道:“朕如此看重你,你为何对此差事不屑一顾。”
“臣不敢。”
“我看你是仗着自己的本事大,连朕的旨意都不放在眼里了!”
“臣不出宫游历是因为大宋江山已在臣心中,官家曾教导臣下,眼中山河若见得十分,只可画得八分,若未见得,却可画出十二分。臣深以为然。
但子末其实内心只是不愿意离开溪音,毕竟她入宫不久,宫内风波四起,他实在不放心独留她一人在这里,也不忍心让她深宫孤寂如此。
“既如此说,你讲一讲,你要以何种方式呈现?先别跪着了,起来,赐座。”
这若是换了旁的画师,怕是早已经被打入狱,只有他自己的爱徒才有机会为自己辩解一番。
“回官家,臣以为写实固然是稳妥,但百姓生活,酒肆瓦子等都太过寻常,且历朝历代都有农工商等展示,若说这天地间亘古持久的,仍旧是山川河流,若能以自然之景为主基调,取其神,以色彩为韵,方显我大宋既繁荣又壮阔,且不因俗物失了雅致。
“听上去倒是别致,只是只以山水,未免太过单调。”
“臣以为再融入些亭台楼阁,不破坏全景,又添了些文人墨客高楼当歌的豪情,借景抒情,画作虽是静物,却极富生机,引人遐想,倒是比人物更能带动思绪。”
赵佶听后大喜,连连赞道:“不愧是朕亲自教的徒弟,确实别出心裁,聪慧非常。”
自此,子末一连数日将自己关在明月楼内潜心作画,因惦念着溪音,下笔也比往常多了几分温柔。
溪音在宫中却一直惦记着要去拜师学画一事,本来皇后娘娘已经答应了去帮她求官家,可得知官家命众画师作江山图一事,也不好去说和了。
溪音是个百折不挠的性子,从前练琴时便如此,一首曲子需得练得熟稔非常,才肯作罢。如今只得自己亲自去求官家了。
“幽若,去将我刚入宫时穿的衣裳拿过来。”
“娘子,这不合规矩,您如今是官家娘子了,服饰得合规矩才好。”
“无妨,这规矩是皇家的规矩,只要官家喜欢,怎样都合规矩。”
赵佶下朝后,见骊歌台上一女子抚琴以和,情意缠绵,声色婉转,于是乎情难自抑地向前走去,走近了一看,喜不自胜道:“原来是瑾儿,宫中擅琴者无数,唯有瑾儿最是能打动朕。”
阖宫春色,圣心大喜,自是有求必应。
溪音是个聪明的,媚着一双眼,柔声说道:“官家,瑾儿想同官家学作画,来日也能将咱们这宫廷美景都画下来才好。”
“朕国事繁忙,如何能教导你。”
“官家诓人,瑾儿可知道官家对自己的爱徒可是悉心教导,有的是时间,莫不是嫌弃臣妾愚笨,不愿意教导臣妾。”一边说一边赌气转过身去。
赵佶见她娇羞无限,实在惹人爱怜,便道:“既然瑾儿开口了,朕便只能如你的愿了。若朕得空,自然亲自教导瑾儿。只是近日朕实在国事繁忙,朕的爱徒王希孟颇得朕的深传。你先去同他学一阵子,可好?”
溪音听闻大喜,赶紧压抑住自己的喜悦之情,笑着说:“官家净会偷懒,臣妾明日就去拜王画师为老师,画个几幅拿给官家看看。到时候看官家还嫌不嫌臣妾了。”
“美人,已生得花容月貌,又琴艺出众,如今再成画家大师,可是不得了。想朕与你,起初也是因画结缘。”
“这是何意?”溪音疑惑地问道。
“蔡大人进献的那幅美人图,可是将瑾儿的模样画的惟妙惟肖,只是朕未曾料到,本人竟然更为出尘绝俗。”
溪音回想过往时日并未让任何画师绘制过自己的画像,且自己常年在清音阁内戴着面纱,不曾示人,如何会出现一幅画,还恰好被蔡大人找到进献。
一时间心烦意乱。
忽而又想到可以同子末光明正大在一处,真真是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