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抗战之红色军神 !
106章铁血雄心1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在联合新闻采访团沿途采访时,武爱华的桌子上摆上了一份报告,关于联合新闻采访团记者身份调查,这个调查不是陈济棠电报中说的公开身份,而是她们的秘密身份。
采访团一共有七人:
陈思苇:女,复旦公学新闻系毕业,《南国早报》记者。真实身份:粤军司令部副官处副官、陈济棠机要秘书、陈济棠侄女。
陈瑛:女,华南大学英文系毕业,《南国早报》记者。无特殊背景。
魏英敏:女,复旦公学新闻系毕业,上海《东方晚报》记者。陈思苇大学同学,无特殊背景。
杨亚男:女,京师大学堂文学系毕业,上海《东方晚报》记者。与魏英敏同事,无特殊背景。
孙秋菊:女,暨南大学文学系毕业,南京《中央日报》记者。魏英敏老乡,从事记者工作三年,无特殊背景。
朱贻庭:男,南开大学国文系毕业,《广东日报记者》。无特殊背景。
李平:男,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南京中央通讯社记者。无特殊背景(日本期间情况不明)。
从报告上看,这上面的7人似乎只有陈思苇有特殊背景或带有特殊使命,但谁知道真相是什么?从陈济棠报上名单,到现在也才不到十天时间,“风”再厉害也不可能查清所有的真相。
凭直觉,武爱华觉得这个联合新闻采访团有问题,武爱华之所以这样估计,是因为此时的形势特别敏感,早不来晚不来,为什么双方开战之前要来呢?
武爱华估计的果然没错,第三天早晨,情报部就递上来一份报告:
记者团随行记者魏英敏于1月13日下午2时单独脱离队伍,去了一趟千佛塔,在千佛塔最东面一座塔下滞留约10分钟。两个小时后,一名商人模样的人也到塔前呆了约3分钟,然后装着无事离去。
该商人系梅州商会理事,主要从事洋货销售生意,经过调查,该商人名叫何历宇,于1932年秋前来梅州经商。
同在梅州,记者孙秋菊在大街上与人相碰,将其人手中陶罐打碎,本来孙秋菊给对方赔钱或多赔一点就行,但孙秋菊却同意去杂货店给对方买一个。由于事发突然,我们的人跟踪不及,孙秋菊有5分钟脱离了监控视线。
次日,记者团一行到达蕉岭与上杭之间的龙嶂隘口时,陈思苇突然提出停车。车停下来之后,除陈思苇外,其他6人均架起相机对着四周山隘猛拍,有人还想走入隘口内高地,被随行的新闻处处长王莹以时间不多了为由给挡住了。
武爱华看完报告,不声不响,摸出一包烟抽出一支自顾自地点燃。这些人,此时来根据地采访,其中夹杂着一两个有问题的人非常正常,可是,其他人都可能有嫌疑,这件事情的性质就得重新估计了。
“风二,你看出问题没有?”吐出一口烟,武爱华问道。
张光陆此前已经看过这份情报了,几乎能全部背下来,张光陆说了一句,“看似有问题的人,可能没问题;看似没有问题的,却极可能有问题。”
“司令,我可以保证她们的情报带不出根据地。”张光陆拍着胸脯说道。
“呵呵,风二,我考虑的是,情报让她们带出去,但我们得清楚,到底哪儿泄了密,得将潜伏在根据地的对方人物全部调查清楚,但暂不逮捕。我的意思,你可明白?”
“明白。”张光陆是情报专家,怎么可能不明白。
“只做到这一点,其实我们也算败了,所以,我们还得给他们准备一点情报,让她们顺便带出去。让她们帮我们一个忙。”
“司令的意思要启用那几个人?”
“是。他们最想要的,莫过于我们的军事实力和军事部署。让你的人明天就泡制一个出来吧。”
“是。”
“另外,风二,你是否觉得这次飞来的蝴蝶太多了?”
“是太多了,估计不止一家势力。不过,我们的人会慢慢查清楚的。”
……#……
谍战,自从人类有了战争以来,就有了情报战这种形式。联合新闻采访团搞成一个间谍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1936年1月15日,联合采访团7名新闻记者及随行人员到达龙岩。这些家伙,在稍事休息了一下就要求采访武爱华及红军领导人。
经过研究,由武爱华、项y、陈y三位主要领导同时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会由政治部宣传处处长王莹主持。
这个时代的记者会没有那么多长枪短炮,大多数记者是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少数专门负责摄影的记者带有照相机。不过,这次到根据地的几个家伙财大气粗,都还有照相机。不过,这个时候的照相机由于技术或成本方面的原因,拍照片时大多会架上脚架,因为,手稍为一抖就有可能浪费一张底片。
所以,这个记者会虽然很小,但看起来还蛮像那么回事的。
也许,其中怀有特别目的的家伙还在庆幸,终于要见到令蒋委员长和很多人头痛的大人物了,但他们有所不知,他们刚一踏入距龙岩30公里的路程时,他们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在武爱华的眼中。除了陈思苇一个人是白色的外,其他六个家伙的颜色全部是粉色的。
不过,在“全息地图”里近距离观察时,武爱华发现这个叫陈思苇的女孩还真是美极了,其他几个女孩也不差,看来,司令部这两天会“增色”不少。
“各位记者小姐、先生,现在,我隆重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出席此次记者招待会的首长!”王莹此时穿着一身女军装,这身军装同是来自07式女式军服的标准样式,在这个时代,具有绝对的杀伤力!
王莹本就是一个大美女,再加上这一身衣服,立即引来了记者们的注目,“哎呀,王处长,你真是太漂亮了!”而负责照相的记者则开始咔咔咔地照起相来,一下子把主角都给忘记了。
如果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武爱华也许会觉得这群与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很可爱,很单纯,但是,现在的武爱华看着他(她)们的表演,心里直冷笑,装,你们就装吧,看你们能装到什么时候。
“哎,大家别忘了正主儿!”还是陈思苇最先发现情形不对,招呼起来。
“这位,是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司令员武爱华先生!”王莹的手势顺着站在正中间的武爱华说道。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请多指教。”武爱华微微一笑,满面阳光地坐下。
“果然年轻!果然不凡!”陈思苇最先注意到武爱华,立即给出了一个评价。虽然其他两人也很年轻,但武爱华显得更年轻、更朝气、更自信一些,也……更英俊一些。
“这位是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政治委员项y先生。”王莹继续介绍道。对于“先生”这个称呼,项y起初不同意,说革命同志哪有称“先生”的。
武爱华听闻之后,立即一句话甩了过去:“称同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方也是我们的同志;政委能确定他们是我们的同志?而先生、女士、小姐则是国际上的通用称呼,不分年龄、民族、国籍、职业、信仰!”
讲这种道理,没人是武爱华的对手。
“这位是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副司令员陈y先生……”
“各位记者朋友好,我叫陈y,是四川人!”陈y的声音朗朗的,很洪亮。
“现在,记者会正式开始,请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司令员武爱华先生发言。”看到除了两位记者在准备照相外,其他人都已经入座,王莹开始说道。
“各位小姐、女士,咳(有些不适应小姐一词),我就长话短说。首先,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纵队,同时也欢迎你们报道闽粤赣抗日民主政府辖区内所有的事业与人物。针对你们的采访提纲,我谈几点看法,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可以讨论。真理不辩不明嘛。
你们问:现在中国已经统一于国民政府,为什么红军总要另搞一套,这是否是假主义之名,行割据之实?
这个问题很大,但我可以回答。所谓国民政府,是由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它是一个革命的政府,它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旗帜,致力于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试看当今的国民政府,他们做的哪件事,符合民族、民权、民生的旗帜?从1927年的血雨腥风,到1929年陕西大旱,再到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上海一二八事变,再到错误地制定和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连续五次围剿我工农红军,到今年上半年的《秦土协定》与《何梅协定》,诸位,你们说说,这样的政府还配‘国民’二字吗!这样的政府,早就是反动政府、独裁政府。在这种独裁政府的统治下,民众,生不如死,国人,不如一条狗!曾经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要造反?我的回答很简单:活不下去了,自然只有反抗!”
在大学时代,武爱华曾参加过系与系之间的辩论会,再加上一口标准的国语,在这个时代绝对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一段时间,可能每天只能保证两章:晚零点和中午12点。再次采用定时系统更新,看有没有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