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贼吞天下 > 第六十八章 颍川荀彧

第六十八章 颍川荀彧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三国之贼吞天下 !

    自从吕布杀了丁原后,便彻底投向了董卓的阵营。先是被任命为骑都尉,取代了丁原的职务,统帅并州全部兵力。后来更是很快便被升为中郎将,都亭侯。

    对吕布如此重规格的封赏,虽然有董卓拉拢并州军,树立自己招贤纳士形象的考虑,但也足见对他的偏爱了。

    此时听到董旻与吕布联袂而至,王允也不敢托大,带着一众大臣亲自迎出了门外。

    许靖自然也不例外,与一众老臣走向前去,共同簇拥着董旻和吕布缓缓而进。

    许康看的颇不是滋味,这群老家伙在自己面前托大的不得了,结果董旻一到,便都迫不及待的上前去拍马屁,还有一点儿节操吗?

    当然更主要的是许康发现自己竟然连拍马屁的资格都没有。

    浓浓的香气扑鼻,许康愕然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一位容貌俊秀的美男子。而那香气竟然还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

    虽然世家子弟多有傅粉熏香的习俗,但像这么浓的香味许康还是第一次遇到。以至于让他以为对方会不会是哪一家像蔡琰般喜欢着男装的女子所扮。不过经过认真观察,许康却发现他候间有喉结滚动,这才确信对方是货真价实的男子。不免暗叫可惜。

    那男子似乎也注意到许康的目光,转过头微笑道:“许兄,有礼。”

    许康尴尬一笑,但同时对对方也充满了好奇,问道:“敢问兄台名姓?”

    “颍川荀彧。”对方的回答相当简洁,道:“算起来,我们也算是同乡了。”荀家与许家同为颍川四大家之一,说二人是同乡到也不算失真。

    而许康对这个名字也是如雷贯耳。自小便被人称有“王佐之才”,更被曹操视为“吾之子房”的三国著名文臣,论智力足可以和诸葛亮相媲美的首席谋士。颍川荀彧,荀文若,相信任何一个对三国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许康立刻大礼一拜,郑重其事的道:“原来是文若兄,早闻兄长有王佐之才,今日一见当真是许康三生之幸也。”

    荀彧脸色一红,也回了一礼,道:“许兄过誉了。识破张让之谋,北邙山中救驾才是天下奇功。”

    许康也是谦逊了一阵,二人相互恭维一番,再加上许康的刻意亲近,不一会儿两人便续了年庚,称兄道弟起来。

    这时董旻、吕布已经在众人的簇拥下坐了上座,其他人纷纷回到自己的席位,许康却趁机坐在了荀彧旁边。原本那人虽有些皱眉,但此等场合也不好太过追究,只好另寻位置去了。

    荀彧对这些却只是微微一笑,道:“贤弟之名如今可谓是名闻洛阳之城,为兄也是多有耳闻。”随着二人的熟悉,荀彧谈起话来也少了许多顾忌。

    许康脸一红,道:“小弟行事荒唐,到让兄长见笑了。”由于他身为官员,却甘心去做销售的行当,“贪财校尉”之名可谓名闻洛阳。不过他从不仗势欺人,买卖做的也公平合理,再加上经常出资接济穷人,所以这个称谓还算不上被人唾弃。

    荀彧却道:“贤弟率性而为,不畏世俗谤讥之议。更主要的是行商而不忘济民,为兄佩服还来不及呢。”

    许康顿时对荀彧大生知己之感,与其更显亲近。

    然后许康又向荀彧询问对时政的看法,甚至是一些治国的理念,荀彧都是侃侃而谈,许多见解都切合这个时代的特点,让许康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而他偶尔超出时代的观点,同样也让荀彧眼前一亮。两个充满朝气和理想的年轻人就这样对大汉朝的各种未来展开畅想,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不是有资格谈论这些。

    二人正说的忘形,却突然发现厅堂内的气氛有些诡异。

    许康这才发现左将军董旻竟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董旻乃是董卓幼弟,深受其宠信,再加上在洛阳之变中正是董旻的积极斡旋才使董卓控制住了何家的军队,可以说为董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在整个董氏一族中的地位都极其高。

    许康忙站起身,礼拜道:“见过左将军。”

    董旻本有些不豫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道:“许校尉不必客气,你我虽是第一次相见,但早已合作良多,也算是旧识。来,本将军敬你一杯。”说完,举起了手中酒爵。

    许康也忙举起酒盅,道:“应该是下官敬将军才是,岂能让将军敬下官。”

    董旻笑道:“若非你情报得当,家兄又岂能这么快便赶到邙山,救驾之功也不会落到我董氏头上,该当本将军敬你才是。”

    众人闻言,顿时一惊。虽然邙山救驾时,许康也在场。但除了一些真正的高层,知道许康在其中所扮角色的并不多,再加上事后董卓对许康的封赏也仅止于长水校尉这个虚职,以至于很多人将他自动省略了。

    现在董旻当众承认许康的功劳,对大家都是一个不小的刺激。

    要知道董卓子所以能得到如今的滔天权势,其根源可以说就是一个邙山救驾,正因为他及时掌握住了皇帝,才使他在洛阳之变的稳定中占尽先机,也占足了便宜。

    有此也可想见,许康对董氏的功劳之大了。

    许康闻言却是神色平静的道:“些小微劳,岂足挂齿。当初在下也是有感于宦官之乱,久病难医,听闻董太尉战功无敌,特进此言,希望能助太尉平定天下之乱。只希望以后董太尉能够匡扶陛下,行伊尹之劳,建霍光之功,再造我大汉繁荣之世。如此方不负天下臣民对太尉的殷殷之心。”

    董旻击掌笑道:“说的好,许校尉年纪虽幼,却心怀天下之志,着实令人佩服。本将军定要向太尉大人进言,为许校尉加官进爵,好辅佐太尉共治天下。”

    许康谦逊道:“大人过奖了,下官年轻识浅,恐难当大任,有负太尉和将军的期望。”

    董旻道:“哎,年轻人做事不要婆婆妈妈的。你的老师如今也受命于太尉,大见亲信。若你也能拜入朝堂,到时候师徒二人同心协力,不失为朝堂上的一段佳话。”

    许康知道他说的是蔡邕,蔡邕虽是被迫为官,但却深受董卓器重,先是署祭酒,后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这让一辈子名声大而官职小的蔡邕对其充满了感恩,自然也希望能够辅佐董卓治理好天下。

    当下,许康也不便多说什么,只得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