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魏宫廷 !
这次筵席,此番出访秦国的魏使杜宥吃地很不顺心,因为他时刻都在关注着身边的肃王赵弘润,生怕这位肃王殿下在言语上触怒在座的秦人,使原本已水到渠成的魏秦结盟一事泡汤。
不过让他暗暗庆幸的是,整场筵席秦王囘都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不知在思忖什么,并没有去关注赵弘润对一些咸阳贵族的冷嘲热讽。
杜宥必须承认,某位肃王殿下的唇舌,的确如传言般那样锐利如刀锋,他亲眼看到有好几名咸阳贵族险些被这位殿下气地当场吐血。
筵席结束之后,有谒者过来私下知会赵弘润与杜宥,说是秦王囘请他们到旁边的小殿议事。
当时杜宥就知道,正戏来了。
在前往隔壁小殿的途中,杜宥私底下对赵弘润说道:“待会面见秦王,肃王殿下切记不可再言语挑衅。”
赵弘润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不可否认,他方才在主殿内对那些咸阳贵族说的话,的确是有些直白难听,但他并没有挑衅秦人的意思,他只不过是想教训教训那些奢望从他们魏国手中捞取一些所谓赔偿的咸阳贵族而已。
相信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因此,似赵冉、卫鞅、嬴华、赢镹这些秦国上卿,都没有插嘴,纵使是秦王囘,也是漫不经心地思忖着自己的心事,对筵席上赵弘润与那些咸阳贵族的冷嘲热讽漠不关心。
秦魏结盟,这是已经注定的大趋势!
因此,无论那些咸阳贵族不客气地对待赵弘润与杜宥,亦或是赵弘润也毫不客气地对那些咸阳贵族冷嘲热讽,都不会影响秦魏结盟的大势。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无论秦国或者魏国,彼此双方都不想再打仗了。
带着雀儿与宗卫长卫骄,赵弘润与杜宥一同在那名谒者的指引下,来到了隔壁不远的小殿。
在小殿的入口处脱了靴子,赵弘润一行人走向小殿的深处。
而此时在这座小殿内,秦王囘与大庶长赵冉、左庶长卫鞅,还有两名虎背熊腰的秦王近卫,早已在殿内等候。
“秦王陛下。”赵弘润与杜宥一行人参拜道。
相比较秦王囘方才在大殿内时的深沉,此时,这位秦王陛下显得更为亲和,抬手说道:“贤侄与尊使不必拘礼,请坐。”
『贤侄?』
赵冉、卫鞅、杜宥等人眼眸中闪过几丝诧然。
就连赵弘润本人也是满心惊讶,毕竟据他所知,前几日秦王囘还恨不得亲手斩下他的头颅哩。
待在席位中坐下之后,杜宥率先为赵弘润方才在大殿内的言语无礼向秦王囘道歉,借此试探秦王囘的态度。
没想到秦王囘却很干脆地说道:“寡人不想听那些,寡人要听的,是秦魏结盟后,贵国能给予我大秦的实际帮助。”
『这……这也太直接了吧?』
杜宥摸了摸胡须,心中着实有些哭笑不得。
记得上一次他说说秦王囘时,双方还是你虚我虚的一套外交用词,可这次倒好,这位秦王陛下连客套都懒得讲了。
不过这件事,倒也让杜宥对促成魏秦结盟一事更有信心。
想了想,他拱手说道:“秦王陛下,两国结盟之后,我大魏亦会向齐、鲁、卫三国传达此事,我大魏与齐鲁卫三国素有盟约……”
此番话的意义,在于魏国会帮助秦国在中原占名分,使天下人逐步认可秦国也属于中原国家。
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事实上,这件事对秦国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只有被认可是中原国家之一,秦国才有可能招收到天下那些在本国仕途不顺的人才;否则,仅凭秦国在天下人心目中那『蛮夷』的印象,那些有才之士怎么可能会投奔秦国?
“唔。”秦王囘满意地点点头。
虽然这样一来,秦国很有可能不会被韩国以及楚国认可,但倘若有魏国、卫国、鲁国、齐国、东越承认,秦国也能勉强跻身于中原国家。
“……除此之外,我大魏亦会向贵国派遣工匠,帮助贵国改进耕种收成,设法将荒地变成沃土。另外,还会将中原的文化传到贵国……”
杜宥列举了一桩桩能够协助秦国的例子,虽然零散,但不可否认正是秦国最需要的。
别看秦国频繁对外扩张,但事实上,秦国的基础国力很薄弱,全靠军功爵制支撑着国家的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却是畸形的。
打个比方说,同样是吃败仗,韩国、楚国、魏国能很快恢复元气,因为这些中原国家的底子厚,用一年的收成就能迅速再拉起一支军队。
但秦国就办不到。
上回秦国在赵弘润手中战死了二十万秦军,国内几近崩溃,花了三年时间,东凑齐凑才凑齐武信侯公孙起的那十几万人马。
是秦国缺少兵源么?
怎么可能!
想想前几日的丰镐之战,渭阳君嬴华在短短十日内,就凑出了将近十万的黥面军,秦国怎么可能缺少兵源?
根本在于在于,秦国缺少粮食,毕竟军队出征是要吃粮的。
倘若秦军不断得胜,那么,自然就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对外扩张,但倘若吃了败仗,秦国虽然有能力重新召集一支军队,却无法凑出相应的军粮。
这也正是渭阳君嬴华能在短时间内召集十万黥面军,可秦少君与武信侯公孙起,却只能携带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出征的原因。
而相比较秦国,魏国在这五年内,从八万可征军队(驻军六营),一下子扩张到四十余万,先后创建商水军、鄢陵军、召陵军、魏武军、北一军、镇反军、北三军,还有河东五军,包括这次同时与秦、韩、楚等五方势力作战,虽说是被逼无奈,但这五方势力也并没有在短时内击败魏国,这是为何?
因为魏国有粮,有粮,魏军就有底气与这五方势力开战——至于是否能战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而对于底子薄弱的秦国来说,促进本国的农业发展,能很好地减弱军功爵制带来的负面效果。
说白了,就是当对外征战的秦军吃了败仗,无法掠夺足够的财富与食物时,秦国也有粮食养活国民,并且对前线军队持续提供军粮,也即是战争的容错率提高了,不至于因为一两场战事的战败而导致国家崩溃。
“善!”在听了杜宥的话后,左庶长卫鞅欣喜地点点头。
军功爵制是他提出来的,他当然明白这种制度的弊端,但是没办法,秦国的底子薄弱。
说得难听点,就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导致秦国自己种粮食没有去别人那里抢食物来的快,来得多,于是,秦国就不断对外扩张,掠夺其他势力的财富与粮食。
可问题是,在对外扩张的同时,秦人掳掠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并且本国内出生的人口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秦国需要更多的食物,于是秦国只能加快对外扩张的速度。
然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毕竟谁能保证秦军能不断打胜仗呢?
因此,加强本国的农业,这才是最根本的办法,可尴尬的是,秦国拥有大片空置的土地,但粮食耕种的收成却十分低下,尤其是旱涝虫害方面,往往一场灾难就能让很大一片土地颗粒无收。
倘若此番能得到魏国的经验,相信秦国的农业必定能有巨大提高。
而相比较卫鞅,大庶长赵冉则更加在意魏国军用方面的技术,他对杜宥问道:“贵使,不知冶造技术方面,贵国能否传授我大秦一二?”
“这个……”杜宥犹豫了,倒不是担心什么,问题是他没有这方面的权限。
作为礼部尚书,他可以做主将魏国的文化与民用技术传授于秦人,但军用技术,他就没有这个权利了,更何况,他对他魏国的军用技术,其实了解的也并不多。
想到这里,杜宥看了一眼身旁的赵弘润,毕竟赵弘润执掌着大梁的冶造总署,而冶造总署,如今早已成为魏国的军用、民用技术的标准,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是出自冶造总署。
杜宥转头请示赵弘润的动作,秦王囘、赵冉、卫鞅三人看得清清楚楚,心下不禁有些纳闷。
而赵弘润瞧见杜宥的动作,愕然之余也有些无语,心说:这位杜尚书不会是让我背黑锅吧?
可能是猜到了赵弘润的心思,杜宥压低声音解释道:“殿下,杜某来时,陛下吩咐我协助殿下与秦商谈结盟一事,期间考量定夺,由殿下拿捏。”
赵弘润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低头思忖着。
忽然,他反问道:“不知贵国能给予什么?”
听闻此言,大庶长赵冉看了一眼秦王囘,见秦王囘点头示意,遂对赵弘润说道:“我大秦可出兵相助贵国,同进同退!……二十万、三十万,只要没有粮草掣肘,援魏的兵力不成问题!”
『……』
赵弘润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秦王囘,他也没想到秦国居然这么干脆。
想了想,他对赵冉说道:“这样吧,贵国不妨派遣一些工匠到我大魏,半工半学,至于能学多少,就看他们自己,如何?”
秦王囘与赵冉对视一眼,暗暗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双赢的提议:魏国得到了秦国工匠的支援,能够打造更多的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以应对这场战争;而秦国的工匠们,也通过这次赴魏得到了宝贵的冶造经验,这远比魏国随便丢几张图纸、文稿给秦国,更有诚意。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心中清楚魏国不会将顶尖的技术泄露给秦国,秦王囘与赵冉也很满意了,毕竟他们秦国的工匠,在冶铁方面完全就是毫无经验。
“大致就先这样,接下来,来谈谈促成秦魏结盟最重要的……联姻之事吧。”
看着赵弘润,秦王囘正色说道。
平心而论,秦魏结盟是注定的大趋势,是否联姻其实关系不大。
但不能否认,联姻,能使秦魏两国的关系变得更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