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09章 朝廷龙争虎斗天降白毛怪雨

第109章 朝廷龙争虎斗天降白毛怪雨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元朝帝国风雨 !

    第109章朝廷龙争虎斗天降白毛怪雨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继位当上皇帝后,朝廷龙争虎斗,天降白毛怪雨朝廷局势,风云突变,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危机四伏,叛乱将领,异军突起,千军万马,血战沙场。

    元朝丞相撒敦是太平王燕帖木儿的弟弟,他出身于元朝将军世家,跟随太平王燕帖木儿出生入死,血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受皇帝的信任,成为元朝左丞相。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继位当上皇帝后,左丞相撒敦,已经年老,身患重病,头晕眼花,无法处理朝政事务,他向皇帝妥欢帖睦尔提出辞职请求,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因为他是皇后的叔叔,既是朝廷重要大臣,也是皇亲国戚,对他们家族格外照顾,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让他安心养病,命令太平王燕帖木儿的唐其势代理左丞相职务。

    唐其势虽然是元朝大臣,出生于钦察部族,他是燕铁木儿的儿子。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后,就任命他为御史大夫监察官,1335年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相,唐其势之所以官运亨通,接连升级,也和他的妹妹伯牙吾,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皇后有很大关系。唐其势代理左丞相职务后,皇帝对他很不放心,并没有让他全权处理朝廷事务,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下达诏令,中央政府中书省事的所有事务,依然让撒敦召集朝廷大臣,举行会议,协商解决。唐其势初出茅庐,年轻气盛,资历很浅,没有多少威信。他却看不清形势,心比天高,根本不把年老的大臣放在眼中,就任左丞相后几天,就经常与朝廷里的老年大臣伯颜发生冲突,闹了不少矛盾。朝廷里派系林立。龙争虎斗,暗流涌动,伯颜对唐其势也很不感冒,向皇帝提出请求,要求罢免唐其势的左丞相职务。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接到报告后,对矛盾的双方进行安慰和劝解,但是伯颜倚老卖老,一点也不松口,不达到罢免唐其势的目的决不罢休。这样一来。朝廷中的两派,水火不容,难以达成协议,这时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虽然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只得重新召回燕帖木儿的弟弟撒敦,再次任命他为左丞相。

    除此之外。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表彰太平王燕帖木儿,给太平王燕帖木儿追加上更多的称号。公忠开济弘谟同德翊运佐命功臣,仪同三司太师中书右丞相,加上德王的称号,称他为“忠武”。除了太平王燕帖木儿外,其他朝廷大臣,也人许多人获得优厚的奖赏。只有奎章阁侍书虞集。厌倦了朝廷里龙争虎斗的生活,向朝廷提出请求,称他年老多病,请求返回故乡养病。

    虞集是元朝著名学者,祖籍仁寿。就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他的父亲是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他们全家迁居到临川崇仁,就是今天的属江西省。他的母亲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他们是文化世家,他的祖辈都以文学知名于世。

    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也就是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正当宋末,兵戈扰攘,为避战乱,随父迁居江西崇仁二都,也就是今天的石庄乡。

    虞集自幼聪颖,3岁就能读书识字,4岁时他的母亲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文章,他听过文章后就能成立即背诵下来,记忆能力超人。9岁时他已经通晓了儒家经典之大体意思。14岁时师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对儒学世界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

    元成宗大德元年,也就是1297年,虞集来到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他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大德六年,也就是1302年,被推荐入京城,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不久,成为国子助教。他为人师表,很受人们的尊敬,声誉越来越高,向他求学的人很多。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当皇帝后,也就是1312年,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他向朝廷提出报告,提出学校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受到了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赏识。

    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虞集成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修撰。泰定元年,也就是1324年,虞集成为国子司业,后为秘书少监。泰定四年,也就是1327年,他与王约随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大臣因为他博古通今,学识广博,对他十分佩服。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在位时期,虞集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他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筑堤以防潮水涌入。这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数万民众得以在京师周围聚集,增强保卫京师的力量。这些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采用了他的良好建议。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在登基即位之前,就对虞集有所了解,登基后,即命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元文宗图帖睦尔下达指令,采访和编撰元朝的典章制度,仿效“唐、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命令虞集与平章事赵世延同任总裁。后赵世延离任,由虞集独专其责。虞集呕心沥血,批阅两载于至顺二年,也就是1331年,《经世大典》全书编纂而成,共计880卷,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经世大典》编年编纂完成后,元文宗图帖睦尔命虞集为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但是他对朝廷委任的高官毫不动心,很想离开京城这个政治旋涡,他以眼疾为由,请求到外地任职,担任地方官员。却未被皇帝允许。直到元文宗图帖睦尔和年幼的皇帝元宁宗懿璘质班相继去世,才得以告病回归到崇仁。至正八年,也就是1348年,五月己未二十三日,在家中病逝。被朝廷授予“文靖”的称号,追赠他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他为仁寿郡公。

    虞集学识渊博,能追究事理的本源,对学问研究精深,探幽索微,见微知著,从小地方看出大道理。精于理学哲学,是元代的“儒林四杰”之一。他认为道德教化是国家治本的大事,选用人才必须为众所敬服。主张理学应贯穿于雅俗之中。为元代中期文坛盟主,诗文俱称大家。文多宣扬儒家传统。倡导理学,歌颂元王朝。诗风典雅精切,格律谨严,深沉而含蓄,纵横捭阖,气势恢宏。他的诗歌风格于精切典雅中见沉雄老练,体裁多样,长于七古和七律。与杨载、范梈、揭奚斯齐名,人称“虞、杨、范、揭”。为“元诗四大家”之一。

    虞集是元朝的高官,当时朝廷发布的重要通告和文献,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抚州故土的山水风土人情。亦工词与散曲,一生所写诗词文章超过一万篇,但所存只有十之二、三。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各50卷。《虞文靖公诗集》(又曰《虞伯生诗》)。

    虞集是元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写得清新自然,文采斐然,广为流传。《赤城馆》: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

    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

    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

    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院中独坐》: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日色苍茫映赭袍,时巡无乃圣躬劳。

    天连阁道晨留辇,星散周庐夜属咎。

    白马锦鞯来窈窕,紫驼银瓮出葡萄。

    从官车骑多如雨,只有杨雄赋最高。

    《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安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何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滕王阁诗二首》:

    天寒江阁立苍茫,百尺栏杆迤夕阳。

    岁久鱼龙非故物,春深蛱蝶是何王?

    帆樯星斗通南极,车盖风云拥豫章。

    灯火夜归湖上雨,隔邻呼酒说干将。

    危楼百尺倚栏杆,满目江山不厌看。

    空翠远凝江树小,落霞飞送酒杯宽。

    千年剑气冲牛斗,半夜天香下广寒。

    我欲乘鸾朝帝阙,五云深处是长安。

    虞集学识渊博,很有长者风范,受到了人们的敬仰,遭到了许多人的嫉妒。最初御史中丞监察官马祖常,曾经向虞集提出请求,推荐他的家乡人袭伯燧到朝廷做官,虞集坚持原则,没有依从他的请求,因此马祖常因此与虞集产生隔阂,对他公报私仇。在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到上都巡视地方民情的时候,曾经召虞集跟随他前往那里,马祖常见机行事,唆使人故意在暗中通报虞集说:“御史里有人想陷害你,你可得多加小心哟!”虞集对马祖常不怀好意的行为心知肚明,知道故意倾轧和陷害他,等到元顺帝欢贴睦尔即位当皇帝后,就向朝廷提出请求,提出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返回故乡颐养天年。

    虞集很清楚马祖常为什么会寻找他的岔子,想方设法,从中陷害他,让虞集尽早离开朝廷,不让虞集再挡他的道路。过去元文宗图帖睦尔曾经向全国颁布通告,命令虞集起草诏令,在诏令中说,妥欢帖睦尔并不是元明宗和世瓎的儿子,是宋朝被废除的皇帝,与做皮肉生意的妓女生下的蒙古黄金家族,皇室宫廷里的杂种,马祖常因此秋后算账,乘隙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故意排挤他。虞集心里很明白,元朝宫廷真是人心险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虞集已经厌倦了官场争斗,为了远离宫廷政治旋涡。就主动提出回归故里,他知道马祖常不是什么好鸟,对这样的小人惹不起,却躲得起。

    虞集离开京城返乡后,那些故意生意的大臣,还不想放过虞集。故意向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提出,虞集过去曾经为老皇帝起草过诏令说,妥欢帖睦尔并不是元明宗和世瓎的儿子,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听了,心里很不爽快,愤怒地回答说:“这完全是朕我家的私事,与他虞集何干,他真是手伸得太长,没事找事。多管闲事?”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显得有一点自知之明,后来就越来越昏庸了。那些在皇帝面前故意说虞集坏话的人,也被皇帝说得哑口无言,大惊失色,觉得自讨没趣,真是没事找事,自讨苦吃。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知道虞集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也很想重新起用他。不久后派遣使都赏赐给他许多美酒和金钱,召唤他返回朝廷,重新做官,虞集一直没有响应朝廷的号召,坚持在故乡居住了下来。一直到十五年之后,他在临川原籍去世。他死后,朝称为为文靖,学者称他为邵庵先生。人们异常怀念这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学者。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登基称帝,执掌政权后。除了朝廷里龙争虎斗,纷争不断外,天灾**也接连不断,弄得他焦头烂额,穷于应对。最初是京城所在地区,突然大降暴雨,陡然涨起大水,洪涝成空,黄河大肆泛滥。在京城所在地区发生洪涝的同时,在两淮地区却遭受了大旱,在很长的时间里,烈日高照,滴雨不下,徽州、秦州、凤州的大山,相继发生崩裂,山体大量垮塌,地动山摇,灾难严重,举国震惊。元统二年元旦,在汴梁突然下起血雨,漫山遍野,到处都布满了血红的雨滴,场面恐怖,前所未有,闹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那年到了春季的时候,彰德路突然下起白毛怪雨,白毛怪雨从浩瀚的天空中,接连不断地飘落下来,就像粗大的银线,挂满天空,无边无际,无休无止,无情的洪水泛滥成灾,当地的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这种罕见的奇景,顿时弄得惊惶失措,人心惶惶,大为震惊。人们人说这是菩萨线,也有人说这是老君髯。更有许多闲得无聊,喜欢造谣生事的人,把这种惊奇的景观,编成歌谣,这种歌谣分为四句,开头的两句是“天雨线,民起怨,”后面的两句是“中原地,事必变”。都被认为是当时不祥预兆,因此闲得人心惶惶,惊恐不安,元朝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惊恐不安。

    元朝局势动荡不安,天灾**接连不断,不久之后,全国各地水旱接连发生,疾病瘟疫流行,民众大量死亡,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许多地方山崩地裂,地震接连发生,各种怪异景象,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天空中的太白星,突然怪异趚起来,一次又一次在白天里划过天空,弄得人们惊惶失措,惊恐不安。

    那些专门管理天文历法的朝廷太史官员们,也接连向朝廷提出报告,提出许多许多怪异的假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获得上天和民众的谅解,异想天开地想以此缓解天灾**,安定人心,他只得依照元朝的惯例,大肆提拔官员,大肆赦免罪犯,除此之外,他就显得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他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发生这些天灾**的真正原因。

    真是时光易过,弹指一挥之间,又到了元统三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被各种天灾**弄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他想到柳林打猎郊游,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朝廷里的御史台监察官员得知消息后,立即联名向皇帝提出报告说:“皇帝陛下正是春秋鼎盛,年青有为的时候,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文皇帝图帖睦尔付托的重任,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广泛地施行仁政,竭尽全力,促进天下太平。现在全国各地各种灾情严重,民众缺少衣食,生活艰难,目前正是农忙时节,农事繁忙,每天都没有丝毫的闲暇。皇帝陛下却异想天开,兴师动众,到遥远的朔方骑马打猎,那样就会调集大量的物资,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真是劳民伤财,这样就难以维护国家稳定,难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做就一定不是继承祖宗宏大基业,让民众得以安宁的好主意。”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众多朝廷大臣的竭力劝阻下,只得改变主意,停止了郊游打猎的行动。(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