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碎影王跃文
——刘晓闽散文集《她和他,摇啊摇》序
如果我们沿时光往回走,倒回去三十年,在长江口,一个叫浒浦的小镇。盛夏中午的yang光被老宅子旧得褪尽颜的木格窗挡在外面。一个孩,也许七岁,趴在一张“巨重无比”、“有九个菗屉”的大桌子上看照片。这些照片被庒在一块玻璃板下,上面有外公、外婆、、舅舅,还有更小时候胖乎乎的自己。小孩像着了魔,一遍又一遍,仿佛永远看不够。老宅子的墙上有一面古旧的黑大钟,门外的院子里有天井,有青苔,还有舅舅们种的两棵梨树。
三十年过去,当年趴在桌上看照片的小孩已经成了一个年轻妇人。她还在着魔般地打量那些照片,目光中却多了许多复杂的东西。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照片。照片上当年英俊儒雅的外公已经过世,抱在穿着旗袍的外婆手里的二舅过继给了别人,亲两条耝黑的长辫真的只在照片上见过,而照片上手持红宝书、佩着领袖像章的二三岁时的自己今天已有了一个八岁的调儿子。
年中的碎影,留下的当然并不止这些。童年时淡淡的huan乐,好公好婆的慈爱亲情,亲的抱憾和伤痛,自己的伤痕。作者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努力在逝去时光的重现中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她在记忆的魔镜中呼唤出亲人的面孔,聆听已经不再的声音,辨认自己来时的细弱脚印。找到自己,确认自己,从昨夕yang的光线中多攒集些明的温暖。
刘晓闽是一个心很柔软的人。她的天xing也许自然地使她回避了生活中更为yin暗和痛苦的东西。那些东西她心里一定有,但是不说,也说不出。放在心里,自己担着,慢慢久了,沙砾变成了珍珠,就有了一种宽恕、一种悲悯、一种更大更广博的爱,有了更多的智慧与坚強。这是最让人尊重又让人心疼的地方。人到了这时,可以说是真正开始懂得生活、懂得做一个好人、更懂得做一个好亲了。
刘晓闽的儿子其实是这本书的真正主角,作者的感情重心都在他上。生下来多重,多长;一周岁时多重,多长;怎么打针,怎么吃药,怎么发脾气,怎么逞英雄。做亲的如数家珍,历历道来。这种似曾相识,每家几乎都有的育儿经让人读来忍俊不噤,又颇感亲切。世世代代,人类就是这样繁衍生息下去的。做亲的拳拳爱心代代相同,甚至并不仅仅只限于人类,真令人有无限感叹。细细想去又有几分悲怆。
刘晓闽散文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她的朴拙简单。这是我读过的一本最不炫耀技巧的书。读多了那些玄奥尖巧让人眼花瞭luan而最终又不知所云的文字,再来读一读这样清浅如的文章,眼里心里都很舒服。这也一定是刘晓闽做人的风格吧。
古梦山云——观石纲先生画展王跃文
石纲是一个画梦的人,画那种浑浑沌沌、苍苍茫茫,只在夜里做的梦。梦见的也是夜,天漆黑漆黑,低得仿佛要拥下来,大地躁动不安地往上拱。天与地之间拥着大巨的山川壑沟。那些山川壑沟奇怪地具有一种动物的感。它们是一种不知名的体积庞大的软体动物,被囚噤在沉沉天地之间,蜷着躯,ru2动着,chuan息着,摸上去还有暖乎乎的温度。
有一些光亮然照彻下来,这些神秘的光不知源自何处。只感觉夜梦如,那些绛红、宝蓝、青绿、金的光一旦穿越了沉沉梦境,就被晕开,消解掉了原本的凌厉和锋芒,变得柔和轻盈起来,于是蒸腾为缕缕团团飘浮的云气。这些云气起伏,颤动,变幻,瑰丽诡yan,渗透滋生,没来由地照亮着这里那里,像是给黑梦魇的一点儿安慰,然而却多少带着些凄yan鬼魅,愈显出天地的厚重幽渺。
石纲画的是盘古的梦吗?那是一个巨人在浑沌初开、幽古蛮荒时候的梦。天地原本浑然一体,有着同样的密度和质量,沉睡于莽莽宇宙之中,实在是自在圆満。盘古伸拳踢脚,生拉硬拽,开天辟地。这时的天还是不透光的天,与大地依然筋脉相连,难解难分。盘古蜷其中,面对着自己开辟的这陌生世界惊栗、惶惑、打量、叩问。这就是我们的寄之处么?这就是我们的来处么?我们为什么就恰好是在这样的天地之间了呢?而天何其重,地何其阔,夜何其黑,人何其渺小孤独。山川寂寥,倾耳无声。石纲的梦境里有着人类最原始最深沉的孤独荒谬的宿命。这种孤独荒谬之感是从盘古开了天地的那一刻起就和我们如影随形、刻骨髓了的。
我眼里的石纲,实在是位慧眼寻梦人。他的目光超越时光速,为我们追回了人类远古的初梦。那是人类在亘古鸿蒙时代对宇宙、对自然的最初记忆。时光转。也许那打量宇宙的第一眼已经被我们淡忘了,包括我们对人类自命运最本真最彻底的追问。文明的落灰一代一代叠加,我们究竟还会有多大的能力拂去尘埃、找回我们和宇宙最初的面目呢?
梦境其实是现实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往往以一种如其来的方式使我们顿悟。它显现出的总是人们灵魂最原始、最幽微、最不易察觉或最不愿察觉的那一部分。当它以最实真的形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其实是在向我们兆示或bi问。
石纲的画自然是国中的墨画,他的画里有庄子独与天地相往来的意境。用国中画的化境,所谓“气韵生动”来评价石纲也许并不为过。但是,我们看惯了国中画的写意和抒情,实在又觉得石纲有些陌生甚至怪诞。那究竟是为什么呢?他又是师法了谁借鉴了谁呢?我们其实都不用去管。艺术家们只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创造。
与一个村庄的告别王跃文
——卢年初散文集《带着村庄上路》序
我把卢年初的散文集《带着村庄上路》当小说读。这里有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村庄的消亡。这是一本气漓的书。良田,绿树,ji2飞狗吠,炊烟缭绕,都氤氲在一派气里。更不说庭湖上的无际光,芦苇,渔船,撑篙网上跳着的银鱼了。村庄从里诞生,最后又消失在下。只有人在长大,离开,把记忆带着上路。所以说,这本书实在应该是一个人与
村庄的告别。
这种告别细腻而温柔。村庄里的物与事,每一个人,一条狗,一棵树,一片禾场,都有自己的名字、个xing和故事。那条黑狗,俊秀,稚拙,忠诚得有些死心眼儿,我们实在无法不把它看作一个人,一个让人爱痛都不是的小兄弟。那棵总被孩子们剥下来做“叫叫”的老柳树,当年望着孩子们在自己边胡闹时的目光,也是宽厚慈祥的吧。还有自己的家族、外婆、亲、亲、儿时的伙伴、村庄里的男男,他们沉甸甸的huan喜忧愁,被化繁为简。作者清朗简约的线条,把他们勾勒得如此生动。卢年初特别擅长写人,也喜huan把那些猫狗柴禾、塘老树,通通当作人来写。他笔下的村庄是最人xing化的村庄。
作家总是被记忆纠chan。童年因为生命力最蓬bo、观察最锐、心灵最纯洁,留下的记忆也就最鲜明亮彻。应该说,童年的目光有一种直指物事核心的透视力量,而成年的一切经验都只是童年记忆的延续。童年的记忆里,细节是否实真,已经不再重要,要紧的是它已经形成了我们人生的感情模式、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也许正因如此,与它相关联的一切才能被称之为文化,称之为历史。卢年初的记忆里,童年是shi润温暖的,所以他的村庄也弥漫着一种宽厚、一种亲情。那些年代里所有的贫穷和饥饿,痛苦和忍残,历经多年的时空转,也只变成了一种缓缓的钝钝的痛,一种哀而不怨、温柔敦厚的叙事。从这种意义上讲,卢年初其实也是带着一种淡淡的伤感,向自己的童年告别,向一段历史和一种文化告别。
我很喜huan卢年初这种淡若一湾清的叙事。这让我想到国中艺术家喜huan用的描,有一种透明的质感和张力。卢年初自己说,他追求的就是一种不讲究的风格。除去了一切多余的彩和繁复的夸饰,只留下素朴、本真和沉静。这是文学的上境,也是人生的上境。
舂平小说序王跃文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没这回事 官场无故事 大嫂,别这样! 草房子 苍黄 负翁崛起:我的负债成神之路 NBA强化版艾弗森,女星们倒追 长生诀启,神途路开 梦回春秋当大王 西州月 琪亚娜第三人格 青铜葵花 红瓦黑瓦 梅次的故事 官人官事 长春江湖往事 亡魂鸟 王小明修仙记 王跃文作品精选 大清相国